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6
作者
李盘
周静
高峰
机构
[1]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三病区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化标志物; 诊断;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动脉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极高。随着心脏介入技术及溶栓技术不断完善,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变得至关重要。血液生化标志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在临床中得到应用。该文就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1747 / 17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代佩灵 ;
张翠丽 ;
富路 .
医学综述 , 2012, (17) :2746-2748
[2]  
超敏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 孙玉发,衣志勇,蒋知新,范利,李小鹰,李美芹,张波,査政,刘亚巍,袁凤仪,曹剑.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04)
[3]   急性心肌梗死的新生标志物 [J].
李建珍 ;
刘春江 ;
田晋洪 ;
府伟灵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02) :188-191
[4]   C反应蛋白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J].
刘桂香 .
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9 (01) :33-34
[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J].
欧艳勉 ;
叶腾腾 ;
陈秀芳 ;
韦应社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05) :774-774
[6]   可溶性CD40L、MMP-2、MMP-9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J].
王宁 ;
康治臣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 (05) :899-900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的临床研究[J]. 傅宏杰,袁铭,任丽芬,郭文怡.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1(02)
[8]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袭祥印 .
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 (10) :1240-1241
[9]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变的探讨 [J].
黄一伟 ;
王军 ;
曾向村 ;
林斌 .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 10 (04) :265-266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 [J].
丛也彤 ;
亓波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12) :1648-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