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交往论(2):元宇宙,分身与认识论

被引:143
作者
杜骏飞
机构
关键词
数字交往; 分身性; 交往人; 交往具身; MDSs; 元宇宙; 认知哲学; 数字交往论(DAT);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11222.001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在混合现实(MR)中交往的人,因面对多重的感知、身份、行动和交往律而具有复杂的分身性;这种分身性,形成了数字交往与认知哲学的思想对话。1.数字传播建构了主体-介体融合的传播人,而虚拟交往则定义了人-物-实践融合的交往人,这是虚拟交往时代的认识论基础。2.在跨体系、变维、多分身的生存模式(MDSs)中,交往人的属性不止是技术具身:他有自我想象、又虚实相间,且其身份之间是可联结、可接替的。此即数字交往的分身性。3.分身性的认识论意义在于:交往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与多、虚拟与现实、先验与后验的统一,也因此成为一种调谐与演化的生成。4.分身认知试图丰富演化主义的元认知,为数字交往提供更具解释力的后现象学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数字交往论(1):一种面向未来的传播学 [J].
杜骏飞 .
新闻界, 2021, (12) :79-87+94
[3]   媒介技术演进中的具身性情感研究 [J].
孙强 .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1, 74 (04) :72-85
[5]   关注法国技术哲学 [J].
刘永谋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0, 42 (11) :14-16
[6]   从离身到具身——媒介技术的生存论转向 [J].
芮必峰 ;
孙爽 .
国际新闻界, 2020, 42 (05) :7-17
[7]   论柏格森的自然哲学 [J].
邓刚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 (06) :20-26+109
[8]   21世纪初西方数码化身研究 [J].
黄鸣奋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8 (03) :83-89
[9]   西蒙栋的技术物体评析 [J].
郑雨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 25 (04) :30-35
[10]   认知的具身化 [J].
李恒威 ;
盛晓明 .
科学学研究, 2006, (02) :18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