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研究TRACE-P期间香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被引:111
作者
赵恒
王体健
江飞
谢旻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低层大气输送;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9.02.019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Hysplit4.7轨迹模式和2001年3月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计算2001年3月TRACE-P期间抵达香港地区的后向气流轨迹,并分析香港地区大气输送特征。对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到达香港的6类典型气团。结合香港鹤咀测站所测量的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一步分析不同来源气团的化学特征。抵达香港的气流轨迹结果表明来自大陆的气团占47.5%,局地输送性气团占34.6%,海洋性气团占18.7%。鹤咀测站的污染性气体O3、SO2、CO在大陆气团影响下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1、3.0、486.1μg/m3;在海洋性气团影响下分别为20.0、1.0、319.4μg/m3;在局地输送气团影响下分别为20.0、1.2、308.0μg/m3。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利用MODIS卫星和激光雷达遥感资料研究香港地区的一次大气气溶胶污染 [J].
李成才 ;
刘启汉 ;
毛节泰 ;
陈爱忠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6) :641-650+781
[2]   香港地区一次光化学污染过程的特征分析 [J].
谢旻 ;
王体健 ;
高丽洁 ;
LAM K S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4) :433-442
[3]   临安地区地面SO2变化规律及其源地分析 [J].
颜鹏 ;
房秀梅 ;
李兴生 .
应用气象学报, 1999, (03) :11-19
[4]   陆上物质的远距离输送对西太平洋热带海域降水化学组成的影响 [J].
肖辉,沈志来,黄美元 .
环境科学学报, 1995, (01) :16-22
[5]  
上海地区高空气流长距离输送轨迹及其与酸雨的关系[J]. 邵德民,张维,沈爱华.上海环境科学. 1992(01)
[6]  
上海地区高空气流长距离输送轨迹及其与酸雨的关系[J]. 邵德民,张维,沈爱华.上海环境科学. 1992 (01)
[7]  
聚类分析[M]. - 地质出版社 , 方开泰, 1982
[8]   Spatial variation of mass concentration of roadsid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metropolitan Hong Kong [J].
Chan, LY ;
Kwok, WS ;
Lee, SC ;
Chan, CY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 35 (18) :3167-3176
[9]   Flow patterns influencing the seasonal behavior of surface ozone and carbon monoxide at a coastal site near Hong Kong [J].
Lam, KS ;
Wang, TJ ;
Chan, LY ;
Wang, T ;
Harris, J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 35 (18) :3121-3135
[10]  
On the variability and correlation of surface ozone and carbon monoxide observed in Hong Kong using trajectory and regression analyses[J] . Tijian Wang,K. S. Lam,C. W. Tsang,S. C. Kot.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