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生成机理及宏观效应

被引:19
作者
班允浩 [1 ,2 ]
杨智璇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2] 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生成; 宏观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影子银行体系是目前世界不可忽视的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在深入分析界定影子银行体系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理以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7 +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探析 [J].
李建军 ;
田光宁 .
宏观经济研究, 2011, (08) :24-28
[2]   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监管改革 [J].
钟伟 ;
谢婷 .
中国金融, 2011, (12) :33-35
[3]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 [J].
李扬 .
中国金融, 2011, (12) :31-32
[4]   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 [J].
袁增霆 .
中国金融, 2011, (01) :81-82
[5]   影子银行体系的机制及其脆弱性 [J].
周莉萍 .
银行家, 2010, (12) :90-93
[6]   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扩张过度的金融分析 [J].
易宪容 .
国际金融研究, 2009, (12) :14-23
[7]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 [J].
何德旭 ;
郑联盛 .
经济管理, 2009, 31 (11) :20-25
[8]   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 [J].
巴曙松 .
中国金融, 2009, (14) :24-25
[9]  
Is the 2007 US Sub-Prime Financial Crisis so Different? An 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Comparison[J] . Carmen M. Reinhart,Kenneth S. Rogoff.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