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工业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非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67
作者
潘越
杜小敏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工业化进程; 经济增长; 可加模型;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0.05.007
中图分类号
F240 [劳动经济理论];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07 [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205 ;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非参数可加模型,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我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与影响强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大量从中西部流入到东部的劳动力显著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流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关系。劳动力在区域间的不均衡流动在客观上扩大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可加模型的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巴曙松 ;
朱元倩 .
金融研究, 2007, (11) :1-12
[2]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程名望 ;
史清华 .
经济学家, 2007, (05) :49-54
[3]   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 [J].
杨胜刚 ;
朱红 .
经济研究, 2007, (05) :55-67+77
[4]   劳动力转移、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 [J].
姚林如 ;
李莉 .
财经研究, 2006, (08) :135-143
[5]   中部塌陷原因及崛起途径探析 [J].
冯子标 .
管理世界, 2005, (12) :150-151
[6]   制造业集中、劳动力流动与中部地区的边缘化 [J].
敖荣军 .
南开经济研究, 2005, (01) :61-66
[7]   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 [J].
陈钊 ;
陆铭 ;
金煜 .
世界经济, 2004, (12) :25-31+77
[8]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J].
范剑勇 ;
王立军 ;
沈林洁 .
管理世界, 2004, (04) :22-29+155
[9]   就业替代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J].
杨云彦 ;
徐映梅 ;
向书坚 .
经济研究, 2003, (08) :70-75+93
[10]   美国早期制造业集中的转变及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 [J].
范剑勇 ;
杨丙见 .
经济研究, 2002, (08) :66-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