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霾天气个例分析

被引:13
作者
魏秀兰
王玮
范文锋
机构
[1] 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
关键词
霾; 环流条件; 大气层结; 逆温层; 空气污染;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8.06.010
中图分类号
P427.12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7年6月11~13日鲁西南连续3天出现罕见的霾天气过程,为了弄清楚这次霾天气过程形成的天气学原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探空站资料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和空气污染资料对这次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霾的形成是多种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陆暖高压东移入海,其底部的偏东气流将海上的低温高湿空气向鲁西南输送,是霾形成的有利环流条件;中低层风速较小,且风向随高度逆转,是霾形成的有利风场;大气层结稳定,且低层存在逆温层是霾形成的重要条件;高污染浓度是形成霾的物质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724 / 7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延吉市CO中毒事件成因及气象条件分析 [J].
谢静芳 ;
李磊 ;
刘海峰 ;
张凤歧 .
气象, 2006, (12) :107-112
[2]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3]   再论都市霾与雾的区别 [J].
吴兑 .
气象, 2006, (04) :9-15
[4]   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 [J].
范引琪 ;
李二杰 ;
范增禄 .
大气科学, 2005, (04) :526-535
[5]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J].
刘爱君 ;
杜尧东 ;
王惠英 .
气象, 2004, (12) :68-71
[6]   浅谈轻雾、霾、烟幕、浮尘、扬沙的记载 [J].
陈丽君 .
浙江气象, 2004, (02) :50-51
[7]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徐晓峰 .
气象科技, 2003, (02) :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