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0年下辽河平原地温和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

被引:11
作者
蒋正德
孙毅
樊月玲
杨明
郑立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下辽河平原; 地温; 地温极值; 土壤热通量; 热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8 [土壤温度和热流]; P423 [大气温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706 ; 070601 ;
摘要
依据国家沈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研究站2006—2010年监测数据,分析0—100 cm土层8个层次的地温,0—100 cm地温、地温极值、0—20 cm地温与气温的关系和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8个层次地温和地温极值呈下降趋势;0 cm层次地温变化受外界影响较大。研究区域年尺度0—20 cm地温与气温有比较一致的变化规律。作物生长季节,可分为4—7月气温上升和8—10月气温下降两阶段;这两个不同阶段的0—20 cm地温与气温分别作线性拟合,与整个生长季4—10月线性拟合相比,线性相关性可信度更高。土壤热通量受气温和土壤质量含水量影响年际变化较大,年尺度土壤热通量≥0 MJ·m-2,该区域地表为热汇。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粮食安全战略下东北商品粮基地布局的基本思路 [J].
王常君 .
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2) :109+112-109
[2]   东莞市草温与地温、气温的差异 [J].
陈玲 ;
张劲梅 ;
李秀艳 .
广东气象, 2010, 32 (05) :56-57
[3]   会同杉木人工林土壤热通量特征 [J].
张利平 ;
赵仲辉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05) :12-17
[4]  
Response of soil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to grazing intensity in a Ley-mus chinensis steppe,Inner Mongolia. Zhao Y,Peth S,Reszkowska A,et al. Plant and Soil . 2010
[5]  
Delineation ofJapanese soil temperature regime map. Takata Y,Kuwagata T,Kohyama K,et al. Soil Scienceand Plant Nutrition . 2010
[6]  
Ionomic re-sponse of Lotus japonicus to different root-zone tempera-tures. Quadir Q F,Watanabe T,Chen Z,et al.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 2011
[7]   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和诊断预测 [J].
顾群 ;
顾节经 .
辽宁气象, 2004, (04) :10-11
[8]   辽宁短期气候变化的波动理论研究 [J].
顾节经 ;
顾群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2) :42-44
[9]   近40年来辽宁地区气候干湿界线年代际波动及其成因 [J].
孙凤华 ;
袁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7) :1274-1279
[10]   1961—2000年辽宁夏季高温气候变化特征 [J].
曹士民 ;
江和文 ;
杨文艳 ;
王昊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05)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