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被引:19
作者
阎素红
杨兆生
柴升
不详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 河南省郑州市植保植检站 河南安阳
[3] 河南安阳
[4] 郑州
关键词
上三叶;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选用15个丰产型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三叶的宽与单株粒重呈显著相关关系,旗叶宽对单株粒重的贡献较大,单株粒重随着旗叶宽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幅度较大。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旗叶宽和倒二叶面积对单株粒重的直线回归方程是真实的,旗叶宽度每增加1cm,单株粒重就会增加7.7284g,倒二叶面积每增加1cm2,单株粒重增加0.4146g。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J].
傅兆麟 ;
马宝珍 ;
王光杰 ;
赵玉华 ;
李广科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1) :92-94
[2]   冬小麦花后器官摘除和遮光对籽粒重的影响 [J].
赵双进 .
河北农业科学, 1996, (01) :18-20
[3]   小麦叶片、穗、芒对粒重的作用及品种间效应的研究 [J].
杨兆生,许红霞,梁文科 .
麦类作物学报, 1995, (04) :38-39
[4]   高产冬小麦的冠层光合能力及不同器官的贡献 [J].
徐恒永 ;
赵君实 .
作物学报, 1995, (02) :204-209
[5]   小麦穗粒重与营养器官关系的研究 [J].
尹世强 .
湖南农业科学, 1990, (01) :18-21
[6]   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的粒数、粒重、穗重的稳定性分析 [J].
赵玲瑛 ;
钱强华 ;
丁厚栋 .
浙江农业科学, 1990, (01) :22-26
[7]  
中国小麦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金善宝主编, 1996
[8]  
数量遗传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高之仁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