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被引:76
作者
郭鹏 [1 ,2 ]
董锁成 [1 ]
李泽红 [1 ]
李宇 [1 ]
程昊 [1 ,2 ]
袁靓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空间格局; 合作模式; 核密度估计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125.4 [对外经济合作];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1 ; 020105 ;
摘要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459 / 24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 [J].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组 .
中国国情国力, 2014, (10) :24-26
[2]   中国沿海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 [J].
余凤龙 ;
黄震方 ;
王宜强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 (06) :105-110
[3]   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动态路径的阶段性变迁识别——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的实证分析 [J].
隋建利 ;
刘金全 ;
闫超 .
旅游学刊, 2013, 28 (07) :22-32
[4]   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演变 [J].
宣国富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12) :1442-1448
[5]   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RMP分析 [J].
欧阳正宇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 (12) :203-208
[6]   安徽省国内旅游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演变 [J].
沈惊宏 ;
陆玉麒 ;
周玉翠 ;
沈宏婷 .
地理科学, 2012, 32 (10) :1220-1228
[7]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J].
汪德根 ;
陈田 .
地理科学, 2011, 31 (05) :528-536
[8]   论旅游经济格局的特征与规律——基于2007年世界旅游经济截面的多维比较分析 [J].
苏振 ;
杨永德 ;
陆丹丹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3 (02) :159-164
[9]   西北丝绸之路区重点旅游城市梯度开发研究 [J].
南宇 ;
杨阿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09) :161-167
[10]   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合作开发网络模式研究 [J].
南宇 .
经济地理, 2010, 30 (06) :1038-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