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2评分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早期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附视频

被引:14
作者
郗红艳
司志华
李家承
朱建国
闫海燕
机构
[1]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ABCD2评分; 纤维蛋白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50例作为TIA组,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亚组(≤3分) 59例、中危亚组(4~5分) 48例和高危亚组(≥6分) 43例。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记录TIA各亚组患者7 d和90 d发生脑梗死情况。根据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3. 5 g/L亚组64例和<3. 5 g/L亚组86例,比较二者7 d和90 d发生脑梗死情况。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BCD2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二者联合对预测脑梗死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IA组TC、TG、CRP、Fib、D二聚体(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 077、-11. 161、-25. 537、-19. 556、-22. 560,P均<0. 01)。ABCD2评分越高,TIA患者年龄越大,且患高血压、糖尿病比例越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360、6. 341、6. 341,P <0. 05),纤维蛋白原比较为高危亚组>中危亚组>低危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 398,P <0. 01),低危亚组发生脑梗死5例(8. 5%),中危亚组20例(41. 7%),高危亚组29例(67. 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89,P <0. 001)。Fib <3. 5 g/L亚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5例(17. 4%),Fib≥3. 5 g/L亚组患者发生39例(60. 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 130,P <0. 001)。ABCD2评分、Fib及二者联合预测TIA后7 d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20、0. 728、0. 875; ABCD2评分、Fib及二者联合预测TIA后90 d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74、0. 651、0. 823,可见二者联合预测TIA后7 d、90 d发生脑梗死价值最高。结论 ABCD2评分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越高,ABCD2评分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较单独应用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准确性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200 / 12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牛磺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J].
王丽娟 ;
赵留庄 ;
周晓梅 ;
牛军伟 .
疑难病杂志, 2018, 17 (01) :71-74+79+109
[2]   漆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学习记忆损伤及HPA轴的影响 [J].
朱洁瑾 ;
吴湧 ;
叶晓莉 ;
叶华进 ;
王刚 ;
费霏 ;
李晴宇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 22 (09) :1002-1007
[3]   ABCD2评分结合血清尿酸水平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短期脑卒中的风险 [J].
王晓明 ;
黄嘉琪 ;
毛旭强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 (18) :4537-4538
[4]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J].
李江坤 ;
张津华 ;
付志新 ;
赵春水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12) :97-98
[5]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黎珍 ;
蔡来新 ;
吴智 ;
李育新 ;
王秋女 .
疑难病杂志, 2017, (07) :660-664
[6]   ABCD2评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5d内预后的关系 [J].
蒲国兴 ;
尚迟 ;
周智 ;
李君 ;
孙维权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 (10) :2449-2451
[7]   ABCD2评分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 [J].
吴照宇 ;
郭应兴 ;
雷进元 ;
于海东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 (19) :4763-4765
[8]   灯盏花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高玉红 ;
梁宏霞 ;
李明 ;
石丽杰 .
疑难病杂志, 2016, (07) :678-681
[9]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J].
刘春洁 ;
郑海亮 ;
李晓晴 .
中国医药, 2016, 11 (07) :1008-1011
[10]   颈动脉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周艳霞 ;
任力杰 ;
韩漫夫 ;
李鹭江 ;
龙霞 ;
唐香 .
中国医药, 2016, 11 (06) :816-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