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社区变迁逻辑的理论解释——基于“制度-生活”的分析框架

被引:24
作者
李烊
刘祖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安置社区; 创制秩序; 日常生活; 互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解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安置问题,需要深入考察拆迁安置社区的变迁逻辑并把握其发展方向。"制度-生活"作为一种动态的分析范式,其对处在过渡形态中的拆迁安置社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从安置社区"创制秩序"与"日常生活"的视角分析了二者的互动机制。互动过程包括:创制秩序的生成与注入,社区实践的日常反抗,创制秩序的自我捍卫与妥协,阶段性后果的产生。文章指出,中国安置社区建设的理想状态是"现代性"注入的同时保持对"传统性"的敬畏,并试图寻求一种"创制秩序"与"自发秩序"分工与合作的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153 +1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从传统村落到新型都市共同体:转型社区的形成及其基本特质 [J].
黄锐 ;
文军 .
学习与实践, 2012, (04) :75-82
[4]   合作治理:权威型合作与民主型合作 [J].
唐文玉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64 (06) :60-65
[5]   城市开发的正当性危机与合理性空间 [J].
陈映芳 .
社会学研究, 2008, (03) :29-55+243
[6]   快速城市化下“转型社区”的社区转型研究 [J].
李志刚 ;
于涛方 ;
魏立华 ;
张敏 .
城市发展研究, 2007, (05) :84-90
[7]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M]. 人民出版社 , , 2014
[8]  
论妥协[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莫雷, 2014
[9]  
自由宪章[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英) 哈耶克 (Hayek F.A.), 2012
[10]  
都市大开发[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陈映芳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