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转型和中国的战略空间

被引:14
作者
俞正樑 [1 ]
阙天舒 [2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
关键词
历史大趋势; 体系转型; 中国的战略空间; 中国新外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目前,有两种观察国际体系的视角,一种是威斯特伐利亚视角,认为全球化并未使体系发生面向新体系的本质变革,变化是形式上的,主要是体系构成单位内部发生的变化,而且仅仅是权力分配结构同质性程度上的问题而已;另一种是超越威斯特伐利亚视角,认为国际体系中的历史性变迁导致其转型,即在全球化作用下,世界已经开始从基于军力和单边行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逐渐转向多边合作共治和自主解决问题相结合的全球社会的早期状态。这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悖论:美国超强霸权的指向与全球化所代表的历史大趋势。前一种趋势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两重性,遏制与围堵的一面压缩了中国的战略空间,建设性合作的一面孕育着中国更大的战略空间;后一种趋势则给中国带来生机无限的全球战略空间,中国应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采用经济外交、多边主义和睦邻政策三位一体的新外交,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不断开拓全球化蕴涵的无限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5+5 +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从均势制衡的难题看多边主义的兴起 [J].
章一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 (04) :42-47+5
[2]  
21世纪全球政治范式[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俞正樑,陈玉刚,苏长和著, 2005
[3]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日)星野昭吉著, 2004
[4]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戴维·赫尔德(DavidHeld),(英)安东尼·麦克格鲁(AnthonyMcGrew)著, 2004
[5]  
大国政治的悲剧[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J.Mearsheimer)著, 2003
[6]  
多边主义[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美)约翰·鲁杰(JohnG.Ruggie)主编, 2003
[7]  
国际关系理论批判[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美)詹姆斯·德·代元(JamesDerDerian)主编, 2003
[8]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美)詹姆斯·多尔蒂,(美)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 2003
[9]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罗伯特·O.基欧汉(RobertO.Keohane)编, 2002
[10]  
结构冲突[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美)斯蒂芬·D.克莱斯勒(StephenD.Krasner)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