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变迁

被引:13
作者
任路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工农城乡关系; 生产要素; 中国现代化; 农村改革;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9.06.02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纵观新中国建立70年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变迁,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以"要素汲取型"为主要目的的工农城乡分割与制度化阶段;改革开放后以"放权让利型"为主要手段的工农城乡关系缓和与农村体制改革阶段;新世纪以来以"资源赋予型"为主要内容的工农城乡关系转型和政策支持阶段;新时代以来以"还权赋能型"为主要方式的工农城乡融合与要素市场化阶段。回顾工农城乡关系四个阶段,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经验:工农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其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交换是工农城乡关系的主线,而未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有赖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从而建立农业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农关系演变:从缓和走向融合 [J].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课题组 .
改革, 2018, (10) :39-51
[3]   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 [J].
武力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 (01) :23-31+76
[4]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60年:回顾与展望 [J].
韩俊 .
改革, 2009, (11) :5-14
[5]   中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生产综述 [J].
许雪亚 ;
魏登峰 .
农村工作通讯, 2017, (18) :28-31
[6]   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几个问题 [J].
韩长赋 .
农村工作通讯, 2012, (16) :6-8
[7]   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百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回顾与展望 [J].
宋洪远 ;
赵海 ;
徐雪高 .
经济研究参考, 2012, (28) :3-19
[8]   城乡关系演变:历史轨迹及其基本特点 [J].
谢志强 ;
姜典航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1, 15 (04) :68-73
[9]  
中国统计摘要[Z].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10]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