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罗非鱼中病原菌和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初探

被引:14
作者
刘寿春 [1 ]
周康 [1 ]
钟赛意 [1 ]
李平兰 [1 ]
马长伟 [1 ]
彭朝辉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 北京北水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罗非鱼; 菌相; 病原菌; 腐败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3 [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本实验分析了刚捕获淡水养殖罗非鱼的体表黏液、腮、肠道、腐败肉和养殖池水的细菌菌相,结果表明,以上样品的菌落总数分别为1.0×103CFU/cm2、2.2×103CFU/g、1.4×105CFU/g、5.4×107CFU/g和2.6×104CFU/ml;共分离出353株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池水和新鲜鱼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肠杆菌科、弧菌科,其主导地位随样品不同而有所差异,还有少量假单胞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腐败肉中的菌相较单一,优势菌为洋葱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短芽孢杆菌,迟钝爱德华菌和克吕沃尔菌属少量。同时参照GB和SN标准对刚捕获罗非鱼的体表黏液、腮、肠道中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鱼体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粪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未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菌。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冷藏养殖大黄鱼品质变化特征及细菌相分析 [J].
郭全友 ;
许钟 ;
杨宪时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6, (02) :216-221
[2]   波动温度下罗非鱼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 [J].
许钟 ;
杨宪时 ;
郭全友 ;
肖琳琳 .
微生物学报, 2005, (05) :798-801
[3]   罗非鱼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 [J].
许钟 ;
肖琳琳 ;
杨宪时 .
水产学报, 2005, (04) :540-546
[4]   东海养殖大黄鱼细菌多样性分析 [J].
郭全友 ;
许钟 ;
杨宪时 .
海洋渔业, 2005, (03) :241-245
[5]   国际水产品市场法规新趋势——欧盟TraceFish计划 [J].
刘俊荣 ;
Gurún ■afsdóttir .
水产科学, 2005, (04) :42-43
[6]   福建家养淡水鱼暴发传染病的细菌分离鉴定与防治 [J].
孔繁德 ;
陈琼 ;
王生育 ;
黄印尧 ;
陈信忠 ;
龚艳清 .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04) :213-218
[7]   罗非鱼的养殖及其发展前景 [J].
张海明 .
饲料广角, 2004, (11) :40-43
[8]   鱼池中不同生物体表面水生细菌区系分布的初步研究 [J].
谢骏 ;
方秀珍 ;
缪为民 ;
白云飞 ;
冯飞玉 ;
洪绍海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0, (01) :23-28
[9]   复合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生态因子的影响 [J].
张庆 ;
李卓佳 ;
陈康德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9, (01) :43-47
[10]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 - 科学出版社 , 东秀珠,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