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企业就业弹性估计

被引:40
作者
方明月 [1 ]
聂辉华 [1 ]
江艇 [2 ]
谭松涛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
[3]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关键词
就业; 弹性; 所有制; 工业企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5 [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F24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使用1999~2005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第一次采取动态面板方法(系统GMM)估计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微观就业弹性。借鉴宏观就业弹性的概念,本文基于生产函数推导了微观就业弹性的测度方法。我们以销售额衡量产出水平,以职工人数衡量就业水平,并用工具变量集解决了内生性问题。我们发现,在短期就业弹性方面,港澳台和外资企业的就业弹性最高,私营和集体企业居中,国有和其他企业最低。在长期就业弹性方面,港澳台、外资和私营企业仍然高于国有和集体企业。本文的结论表明,从政策上鼓励对民营企业的投资,支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创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 [J].
聂辉华 ;
谭松涛 ;
王宇锋 .
世界经济, 2008, (07) :57-66
[2]   基于冗员的中国就业弹性估计 [J].
简新华 ;
余江 .
经济研究, 2007, (06) :131-141
[3]   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 [J].
朱恒鹏 .
世界经济, 2006, (12) :41-52+96
[4]   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 [J].
蔡昉 ;
都阳 ;
高文书 .
经济研究, 2004, (09) :18-25+47
[5]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 [J].
张车伟 ;
蔡昉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5) :22-30
[6]   中国就业状况分析 [J].
胡鞍钢 .
管理世界, 1997, (03) :37-55
[7]  
How to do Xtabond2: An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ce and System GMM in Stata[J] . David Roodman.The Stata Journal . 2009 (1)
[8]   Initial conditions and moment restriction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J].
Blundell, R ;
Bond, S .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8, 87 (01) :115-143
[9]  
Economic growth,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employment: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 cumulative growth model with external causation for nine OECD countries: 1960–1990[J] . Paolo Pini.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1995 (2)
[10]   ANOTHER LOOK AT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ION OF ERROR-COMPONENTS MODELS [J].
ARELLANO, M ;
BOVER, O .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5, 68 (01) :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