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100
作者
郭晴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键词
双循环; 历史模式; 现实逻辑; 实现路径;
D O I
10.16059/j.cnki.cn43-1008/c.2020.06.01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从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外经济循环发展特征观察,新中国经济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内循环工业化阶段、中美建交后内循环为主与极其有限的外循环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内循环良性互动阶段和加入WTO后经济外循环为主与内循环为辅的发展阶段。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很强的现实逻辑,主要包括:过度依赖国际大循环导致经济发展风险较大;消费、投资和出口发展不均衡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内循环效率较低;产业链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水平导致经济发展易受制于人等。未来应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内循环的主要抓手,通过调整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内循环协调发展,以产业升级驱动经济内循环快速发展,推动国内国际联动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长质量的历史演变和评价考察 [J].
任保平 ;
刘戈非 .
求索, 2020, (05) :170-179
[2]   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后疫情时期高质量发展 [J].
汤铎铎 ;
刘学良 ;
倪红福 ;
杨耀武 ;
黄群慧 ;
张晓晶 .
经济研究, 2020, 55 (08) :4-23
[3]   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的概念、特征与政策启示 [J].
凌永辉 ;
刘志彪 .
经济学家, 2020, (06) :26-34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与启示——基于生产分解模型的研究 [J].
张会清 ;
翟孝强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 35 (01) :3-22
[5]   20世纪70年代前期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述论 [J].
牛建立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5 (05) :637-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