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分析谈体质学说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15
作者
周震 [1 ]
刘清清 [2 ]
张玉莲 [1 ]
机构
[1]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期; 证候; 体质学说; 一级预防;
D O 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3.11.090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建立脑梗死的中医一级预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972—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发表的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不同时期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3篇,总病例数860例。近40年,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痰>火>血瘀>阴虚>气虚。然而近10年来,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瘀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略超过了痰证所占的比例。结论:风、火、痰、瘀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证候要素,其中,风、火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而非致病证候;痰、瘀既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表现证候,亦是致病证候。痰湿质、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是脑梗死的高危体质,在脑梗死一级预防阶段应予以重视;湿热质与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验证,可列为脑梗死的警惕体质。
引用
收藏
页码:2224 / 222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瘀血生风”假说检验.[D].向楠.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12
[2]  
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病一级预防中的理论研究.[D].许越.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09
[3]  
中医体质学.[M].王琦 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4]  
脑卒中的中医传统病机分析.[J].张久亮;李英姿;杨海英;库洪安;史载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01
[5]   建立中医体质的三级预防体系 [J].
张亚军 ;
董秋梅 .
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05) :135-136
[6]  
浅谈有关“体质-亚健康-病证”演变关系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J].姜海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09
[7]   中风患者痰湿质与发病症候的相关性研究 [J].
杨国防 ;
贾翔 ;
董旭辉 ;
赵瑞霞 ;
王新志 .
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24) :257-259
[8]   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特点研究 [J].
张云云 ;
张海梅 ;
郭德莹 ;
魏新 ;
林百荣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 (02) :31-34
[9]   缺血性卒中病机假说——“气虚生风”临床依据研究 [J].
孟令军 ;
李可建 ;
马丽虹 ;
刘雪梅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01) :6-10
[10]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 [J].
洪蕾 ;
冼华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 (02)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