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与贫困治理

被引:33
作者
谢治菊
李小勇
机构
[1]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
关键词
认知; 内生动力; 贫困心理; 贫困文化; 贫困治理;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17.06.018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认知科学是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究领域和学科,作为探究人脑与心智工作机制的前沿性尖端学科,它已经引起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认知科学与贫困治理的结合,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一是贫困治理领域中的认知机制研究,二是认知科学视域中的贫困治理机制研究。关于前者,是将认知科学的研究范式和成果应用到贫困治理中,即把贫困治理问题还原为贫困主体个人层面的认知,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探讨贫困治理的动机、过程和效果,此研究路径的核心议题是贫困心理、内生动力与贫困文化;关于后者,将以贫困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为基础,根据认知的层级和内容,研究贫困治理中的选择机制、信任机制、激励机制、思维机制和合作共享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基于贫困文化论的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精准扶贫研究——以西藏自治区隆自县斗玉珞巴族文化扶贫为例 [J].
范颖 ;
唐毅 .
农村经济, 2017, (06) :82-85
[2]   公共管理的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挑战与核心议题 [J].
景怀斌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69 (06) :5-15
[3]   认知科学、聚合科技与教育创新 [J].
衣新发 ;
蔡曙山 .
创新人才教育, 2016, (03) :88-94
[4]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从认知科学五个层级的理论看人机大战 [J].
蔡曙山 ;
薛小迪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53 (04) :145-154
[5]   多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思考——基于发挥贫困主体脱贫内生动力的视角 [J].
江红芳 .
新疆社科论坛, 2016, (03) :25-29
[6]   论人类认知的五个层级 [J].
蔡曙山 .
学术界, 2015, (12) :5-20
[7]   “认知科学与公共管理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J].
季哲 .
中国行政管理, 2015, (05) :152-152
[8]   重塑贫困认知:主观贫困研究框架及其对当前中国反贫困的启示 [J].
左停 ;
杨雨鑫 .
贵州社会科学, 2013, (09) :43-49
[10]   认知科学研究取向的转换及其意义 [J].
王勇慧 ;
张莉琴 ;
霍涌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8 (05) :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