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所有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被引:4
作者
杨春学 [1 ]
杨新铭 [1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 《经济学动态》编辑部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基本经济制度; 产权保护; 国有企业改革;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15.06.016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突破"所有制崇拜"的基础上,我国逐渐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比较国内外所有制结构变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可以得到以下三个规律性事实:第一,在任一阶段内所有制结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动态调整的;第二,决定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数量规模的因素是多元的,既包括经济效率又包括文化传统、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第三,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上,存在一个适合经济发展的最适度的所有制结构。因此,必须用动态的思路,寻找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所有制结构。基于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首先,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法治基础;其次,细致分类、明确关键领域,不断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再次,通过推进国有经济薄弱环节的改革,改善国有企业的形象。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关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构想 [J].
彭建国 .
中国发展观察, 2014, (03) :20-25
[2]   中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估算及其发展趋势 [J].
裴长洪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1) :4-29+204
[3]  
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李俊江, 2010
[4]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3
[5]  
李荣融:不存在国进民退想不通为什么国企好不好我都要挨骂 .2 中广网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