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行业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

被引:15
作者
路正南
王志诚
机构
[1]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超效率DEA; 碳排放效率; 行业差异; 收敛性; 核密度估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424.1 [工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00—2011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通过绝对收敛和核密度分析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平均碳排放效率值为0.677,整体效率较低,其中轻工业效率值最高,其次为重工业、采矿业和供应业;绝对收敛显示,2000—2011年全行业、采矿业和重工业通过了收敛检验,存在对碳排放效率高的行业的追赶效应;核密度分析可知,全行业及四大类别碳排放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内部行业间变动趋势存在明显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分析 [J].
余晓泓 ;
张超 .
产经评论, 2012, 3 (02) :5-15
[2]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Charnes A, Cooper WW, Rhodes E.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1978
[3]   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考察 [J].
何小钢 ;
张耀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3) :19-33
[4]   区域技术差距视角下省际工业CO排放效率 [J].
程云鹤 ;
齐晓安 ;
汪克亮 ;
杨力 .
系统工程, 2013, (03) :41-51
[5]   绿色生产率及其对工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 [J].
吴英姿 ;
闻岳春 .
管理科学, 2013, 26 (01) :112-120
[6]   低碳转型视角的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1998—2010年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周五七 ;
聂鸣 .
财经科学, 2012, (10) :73-83
[7]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王喜平 ;
姜晔 .
软科学, 2012, 26 (02) :73-78
[8]   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及影响因素——基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 [J].
李子豪 ;
刘辉煌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4 (09) :65-73
[9]  
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ersen P, Petersen N C. Management Science . 1993
[10]   Chinese regional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based on a DEA model of fixing non-energy inputs [J].
Shi, Guang-Ming ;
Bi, Jun ;
Wang, Jin-Nan .
ENERGY POLICY, 2010, 38 (10) :6172-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