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视角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被引:115
作者
魏晓娜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宏观结构; 控辩关系; 值班律师;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9.02.009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本轮《刑事诉讼法》修改,吸收了试点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修改《决定》设计的条文导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宏观结构上出现问题,具体包括:"具结书"仅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约束,检察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可以调整量刑建议,造成控辩双方之间权力(利)、地位不对等;要求审判主体"一般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触动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公安机关被不当赋予撤销案件的裁量权;值班律师地位、权利不明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自愿性"为生命线,然而在刑事诉讼法中,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的程序机制却严重不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认罪认罚制度中脆弱的地位,是中国刑事诉讼中缺失一系列重要权利保障的现状的投影。在控辩地位严重不对等前提下的认罪认罚制度,可能会招致一些特殊的风险。只有在健康的诉讼环境下才能有健康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3+194 +194-19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讯问录音录像的功能定位:从自律工具到最佳证据 [J].
秦宗文 .
法学家, 2018, (05) :156-169+196
[2]   认罪认罚程序中值班律师的角色与功能 [J].
姚莉 .
法商研究, 2017, 34 (06) :42-49
[3]   非法言词证据认定路径的完善 [J].
魏晓娜 .
人民检察, 2017, (18) :10-13
[4]   论我国值班律师的应然定位 [J].
顾永忠 ;
李逍遥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04) :77-85
[6]   警察刑事交易制度研究——法国模式及其中国化改造 [J].
施鹏鹏 .
法学杂志, 2017, 38 (02) :114-125
[7]   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实施现状评析 [J].
陈效 .
人民检察, 2014, (07) :69-71
[8]  
二十世纪以来的社会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贝尔特, 2014
[9]  
刑事诉讼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日) 田口守一, 2010
[10]  
美国刑事诉讼法精解[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麦克尔斯,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