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案”与微博知识分子的“党性”

被引:35
作者
王维佳
杨丽娟
机构
[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吴英案; 微博; 公共性; 网络自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文以新浪微博上有关"吴英案"的讨论为例,从话语生成机制和政治倾向入手分析微博公共议题讨论的传播特征。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微博上,影响舆论的意见领袖由社会角色和阶层属性十分相近的固定群体构成,他们基本持有同质化的政治观念,与这些政治观念相悖的事实和意见很难进入公共议题的讨论中。不仅如此,微博舆论领袖们还具有明确而统一的政治目标,并主动利用网络空间发起政治动员,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决策,甚至推动政治体制变革。这种传播现象可以借用一个世纪前列宁有关报纸党性的言论来概括,即微博"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浪3亿微博用户:9%活跃.[N].曹虹;庄春晖;.东方早报.2012,
[2]  
立法者的法理学.[M].强世功;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M].邓正来著;.商务印书馆.2006,
[4]  
学术与政治.[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
[5]  
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Gillmor;D;.O''Reilly.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