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4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剖析

被引:5
作者
王伯鲁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关键词
波普尔; "三个世界"理论; 世界4; 解决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89 [其他哲学流派];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在简述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他的世界3概念界定的模糊性,概述了各种世界4观点以及在世界4问题上的争论,最后提出解决世界4问题的途径。应当对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进行修正,把世界3界定为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化世界或属人世界),而不仅仅是认识活动的产物(知识世界)。这样,波普尔"三个世界"的划分在逻辑上就是充分的和无懈可击的,目前的各种世界4概念都可以纳入新的世界3范畴之中,是隶属于世界3的亚世界。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世界4”论可以成立吗?——与孙慕天先生商榷 [J].
唐魁玉 .
南京社会科学, 2004, (04) :22-26
[2]   “虚拟实在”的哲学解读 [J].
成素梅 ;
漆捷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 (05) :15-18+22
[3]   我提出“世界4”的理论根据——兼回应殷正坤先生的“商榷”一文 [J].
张之沧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20-26
[4]   世界4——技术世界及其结构问题 [J].
王伯鲁 .
科学学研究, 2003, (01) :12-16
[5]   波普尔的世界3和虚拟世界——兼与张之沧先生商榷 [J].
殷正坤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2) :20-24
[6]   从世界1到世界4 [J].
张之沧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12) :66-70
[7]   论世界4 [J].
孙慕天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0, (02) :88-91
[8]  
客观知识[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英)卡尔·波普尔(KarlR.Popper)著, 2005
[9]  
工程哲学引论[M]. 大象出版社 , 李伯聪著, 2002
[10]  
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M]. 人民出版社[英]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编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