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委托代理人制度

被引:8
作者
蔡彦敏
机构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委托代理人; 律师代理; 当事人本人诉讼主义; 任意诉讼代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采用当事人本人诉讼主义,在委托代理人方面采用以当事人诉讼权利为导向的任意诉讼代理制度。这一制度定位具有历史必然性。2012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对委托代理人制度进行的修改,并未实质性改变我国委托代理人的制度定位,但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该制度发展完善之方向。应充分认识我国委托代理人制度对民事诉讼机制现代化的掣肘,从而在制度建设上向有所规范的相对的当事人本人诉讼主义以及有条件的律师代理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 布迪厄,强世功. 北大法律评论. 1999(02)
[2]  
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文萃[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德)米夏埃尔·施蒂尔纳编, 2005
[3]  
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M]. 法律出版社 , 何兵著, 2003
[4]  
对抗与判定[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王亚新著, 2002
[5]  
迷失的律师[M]. 法律出版社 , (美)安索尼T.克罗曼著, 2002
[6]  
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M]. 法律出版社 , (美)史蒂文·苏本(StephenN.Subrin), 2002
[7]  
正当程序法律分析[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蔡彦敏, 2000
[8]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日)谷口安平著, 1996
[9]  
民事诉讼法教程[M]. 法律出版社 , 法学教材编辑部《民事诉讼法教程》编写组 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