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心理学的发生及基本视域

被引:5
作者
邵迎生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
关键词
心理学; 机械主义科学观; 被动人; 日常话语; 能动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实证主义尺度下的研究总是采纳“价值中立”的立场和标准化、定量化的工具,以期获得在时间和空间中普适的知识。用这种知识所描述的人具有平均化、大众化、匿名性等特征。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心理学的“第二次认知革命”是心理学中话语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努力使。心理学回归于它的传统常识性观念:心理学研究私人或公共语境中的主动人;这些人按照地方性正确标准、运用物质的和象征的工具去合作完成各种任务和筹划。话语心理学表明人心是植根于历史、政治、文化、社会和人际过程这样一个复杂语境中的动态过程,是“广泛的结构化影响的会聚点”。人心决不是“去时间化了的”和“去语境化了的”理智的器官。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心灵、自我与社会.[M].(美)乔治·赫伯特·米德(G.Mead)著;霍桂桓译;.华夏出版社.1999,
[2]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M].高觉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