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4 条
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100
作者:
姚林
[1
,2
,3
]
郑华斌
[2
,3
,4
]
刘建霞
[1
,2
,3
]
贺慧
[1
,2
,3
]
黄璜
[2
,3
,4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技与技术学院
[2] 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3] 湖南省作物多熟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节水增产;
稻田生态环境;
调亏灌溉;
蓄雨(水)灌溉技术;
保护性农业;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40327.060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中国稻田因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水稻是中国最大的耗水作物,大约消耗了全国总用水量的50%,因此,减少中国水稻用水量和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及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中国主要的4种节水灌溉技术,即"浅、湿、晒"灌溉技术、间歇灌溉技术、控制灌溉技术和蓄雨型灌溉技术;指出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增产机理,并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然而,这4种灌溉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没有同栽培和高科技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节水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同时,有些高效的节水技术长期使用可能降低土壤肥力。为此,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今后水稻节水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381 / 138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