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伦理”思想的价值与局限性

被引:37
作者
于雪
王前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
关键词
机器伦理; 显性伦理主体; 人机同构;
D O I
10.15995/j.cnki.llxyj.2016.04.025
中图分类号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机器伦理"是当前道德哲学与人工智能领域交叉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在智能机器中嵌入符合伦理原则的程序,使其能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机器伦理思想的发展具有内在机制,一方面是由于道德行为对象发生了由"人"到"非人"的转变,另一方面以机器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由直接关系变为间接关系。机器伦理思想促进了技术设计伦理由隐性向显性的变化,引导技术产品"负责任"地为人类服务。同时,机器伦理思想存在着将道德行为数字化、道德行为主体模糊化以及信任机制不明确等局限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机器伦理刍议 [J].
杜严勇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6, 33 (01) :96-101
[2]   机器人伦理的进路及其内涵 [J].
段伟文 .
科学与社会, 2015, (02) :35-45+54
[3]   权力、信任和风险:关于权力问题缺失的一些反思 [J].
哈罗德·格里曼 ;
王巧贞 .
哲学分析, 2011, 2 (06) :3-20+192
[4]  
意向性与人工智能[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高新民, 2014
[5]  
人工智能哲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英)玛格丽特·A.博登(MargaretA.Boden)编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