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开发性移民扶贫及其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13
作者
孔令强
机构
[1] 河海大学移民研究中心
关键词
贫困人口; 就地扶贫; 易地扶贫;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易地开发性移民扶贫是一种兼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多重效益的自愿性移民扶贫方式。根据地域类型,我国贫困地区有山地型、高原型、内陆干旱型、农牧业交错型四种,贫困人口多分布于此,且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生态失衡、环境超载并存在自然障碍。贫困人口通过就地扶贫的方式脱贫难度极大,而且效益低下。与此同时,我国局部地区又存在大量可供开垦的荒地和劳动力紧缺的大型农场和林场。因此,易地开发性移民扶贫成为必然选择,它既具有可行性,又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定量的评价方法,对其综合效益进行科学度量。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贵州农村特困人口移民搬迁及扶贫开发 [J].
杨军昌 .
人口与经济, 2003, (04) :8-13
[2]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移民:方法和经验 [J].
白南生 ;
卢迈 .
管理世界, 2000, (03) :161-169
[3]   工程移民中的社会学问题探讨 [J].
施国庆 ;
陈阿江 .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1) :23-28
[4]   论贫困分解──兼论广西都安县三只羊乡扶贫攻坚工作 [J].
李甫春 .
民族研究, 1998, (02)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