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绩效的实证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2
作者
黄华均
刘玉屏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
农地承包法; 农地抛荒; 农地承包经营权; 法律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32 [农业土地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摘要
我国的农地承包法具有稳定、秩序和效率的内在品质,但它所依据的社会生活条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制度安排的缺陷与农地抛荒行为显然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传统法律文化包含着农地产权私有化的价值观念,社会要求农地承包法尊重农民身份及原始取得所有权的历史。因此,本文认为,未来重构的农地承包法要以农民生存利益为本位,制定农地承包法的双重所有权制度,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物权法研究.[M].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中国土地立法研究.[M].江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7,
[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5]   论农村土地抛荒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J].
康涛 ;
康松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 (05) :28-32
[6]   上海市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的研究 [J].
《上海农村上地流转研究》课题组 .
上海综合经济, 2001, (07) :6-8
[7]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J].
印堃华 ;
邓伟 ;
孟珺峰 ;
周维颖 .
财经研究, 2001, (02)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