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贿赂、腐败与矿难事故的内生性——解释与防治矿难的经济模型

被引:3
作者
王天龙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矿难; 最优贿赂; 腐败; 监管; 矿难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936 [];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的观点,重大矿难事故背后往往存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官员的失职渎职以及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存在贿赂和腐败行为的矿难事故模型。研究表明,通过考虑矿主与负有资源矿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官员之间的博弈,可以得到矿主的最优贿赂额。通过引入时间因素,将矿难事故的概率内生化。从而最优贿赂额、资源矿的安全生产标准、官员腐败被查处的概率、腐败的成本、资源矿的收益等一系列因素都将系统影响矿难事故的发生,并据此提出防治矿难事故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煤矿矿难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J].
齐卫军 ;
王永莲 .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 (08) :12-13
[2]   矿难的经济学分析 [J].
王书军 ;
刘纯安 .
经济师, 2007, (05) :50-51
[3]   美国历史上的矿难及治理经验 [J].
庾莉萍 .
中国减灾, 2007, (03) :50-51
[4]   对我国矿难频发原因的制度分析 [J].
周肇光 ;
黄敏 .
经济问题, 2006, (02) :20-22
[5]  
Crime and Punishment: An Economic Approach[J] . Gary S. Becker.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6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