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力的评价

被引:16
作者
郭正刚
程国栋
吴秉礼
陈玉琪
孙学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兰州,兰州,兰州,兰州,兰州
关键词
白龙江林区; 森林资源; 可持续发展力; 协调度;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3.0317
中图分类号
S788 [森林环境资源的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构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力综合评价指标的体系。以白龙江林区为例,通过对所选择的5个策略层(中间层,B层),20个措施层(最低层,C层)指标值的计算和纠正,建立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力评价的协调度模型:DH=∑BiPi,1996年的DH=0.5320,2000年的DH=0.6100,虽然均小于其理论值0.7000,判定该林区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同时表明该林区正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前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433 / 14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长江上游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刍议 [J].
李贤伟 ;
罗承德 ;
胡庭兴 ;
张健 .
生态学报, 2001, (12) :2117-2124
[2]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J].
傅伯杰 ;
刘世梁 ;
马克明 .
生态学报, 2001, (11) :1885-1892
[3]   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评价方法研究 [J].
李全胜 ;
叶旭君 .
生态学报, 2001, (05) :695-700
[4]   内蒙古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经济原则研究 [J].
汪诗平 ;
王艳芬 ;
陈佐忠 .
生态学报, 2001, (04) :617-623
[5]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J].
黄选瑞 ;
张玉珍 ;
周怀钧 ;
滕起和 ;
卢占山 .
林业科学, 2000, (04) :85-91
[6]   关于发展人工林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探讨 [J].
王豁然 .
林业科学, 2000, (03) :111-117
[7]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评估研究——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J].
王良健 ;
陈浮 ;
包浩生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3) :9-14
[8]   灰色系统理论在林分蓄积量预测中的应用 [J].
郭正刚 ;
吴秉礼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171-174
[9]   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J].
雷孝章 ;
王金锡 ;
彭沛好 ;
陈国先 ;
唐云锦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2) :80-87
[10]   初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J].
杨礼旦 ;
陈应平 .
林业科学, 1999, (02) :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