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能力的辨识

被引:42
作者
万君康
李华威
机构
[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 可行性;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08.01.022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从"自主主体"、"自主成果"以及"自主程度"三方面解释了自主创新的内涵,给出了自主创新的系统框架,指出自主创新能力由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自主创新运行能力和自主创新环境支撑力四部分构成,并论证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自主创新及创新自主性测度研究 [J].
宋河发 ;
穆荣平 ;
任中保 .
中国软科学, 2006, (06) :60-66
[2]   试论我国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J].
丁湘城 ;
罗勤辉 .
科技与经济, 2006, (01) :53-55
[3]   为什么自主开发是学习外国技术的最佳途径?——以日韩两国汽车工业发展经验为例 [J].
路风 ;
封凯栋 .
中国软科学, 2004, (04) :6-11
[4]   实现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战略思考 [J].
张景安 .
中国软科学, 2003, (11) :1-5
[5]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联与差异 [J].
万君康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0, (04) :43-46
[6]  
全球化中的科技资源重组与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江小涓等著, 2004
[7]  
技术创新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傅家骥主编, 1998
[8]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建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