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和草地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22
作者
温丁 [1 ,2 ]
何念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凋落物; 碳贮量; 氮贮量; 空间格局; 通径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713 ;
摘要
凋落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非常重要。凋落物现存量是凋落物输入量与分解量的净累积量,理论上影响凋落物输入过程和分解过程的因素都会对凋落物现存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科学家对部分区域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迄今为止,全国尺度下的关于凋落物现存量评估的结果还未见报道。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估凋落物现存量对揭示生态系统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了2000—2014年公开发表文献中的森林和草地凋落物现存量数据(共1864个样点),并结合气候、土壤和地上生产力探讨了中国森林和草地凋落物现存量的空间格局及其主要控制因素,此外,还利用森林和草地凋落物的碳氮含量,结合凋落物现存量估算了不同区域和全国尺度的凋落物的碳氮贮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和草地的凋落物现存量存在较弱的经度和纬度格局,然而按照不同经度和纬度间隔整理数据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格局。森林的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随着经度和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主要控制因素为温度。草地的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随着经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森林和草地凋落物现存量在局部(或区域内)存在非常大的变异,这是造成其大尺度格局较弱的重要原因。结合1∶100万中国植被图的森林和草地面积数据,估算出中国森林的凋落物现存量约为1135.56 Tg,其碳氮贮量约为517.93 Tg C和15.33 Tg N;此外,中国草地的凋落物现存量约为119.63 Tg,其碳氮贮量分别为47.11 Tg C和1.59 Tg N。首次尝试对全国尺度森林和草地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氮贮量进行估算,其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凋落物在碳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并可为准确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贮量提供重要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876 / 288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森林凋落物组分的气象影响分析 [J].
吕国红 ;
李荣平 ;
温日红 ;
谢艳兵 ;
王笑影 .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19) :1-6
[2]   地上枯落物的累积、分解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J].
李强 ;
周道玮 ;
陈笑莹 .
生态学报, 2014, 34 (14) :3807-3819
[3]   亚热带4种森林凋落物量及其动态特征 [J].
徐旺明 ;
闫文德 ;
李洁冰 ;
赵晶 ;
王光军 .
生态学报, 2013, 33 (23) :7570-7575
[4]  
环境因素对干旱半干旱区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王新源,赵学勇,李玉霖,连杰,曲浩,岳祥飞.应用生态学报. 2013(11)
[5]   陕西省天然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J].
邓蕾 ;
上官周平 .
草地学报, 2012, 20 (05) :825-835
[6]   长期封育对不同类型草地碳贮量及其固持速率的影响 [J].
何念鹏 ;
韩兴国 ;
于贵瑞 .
生态学报, 2011, 31 (15) :4270-4276
[7]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功能群生产力对凋落物添加的响应 [J].
王静 ;
赵萌莉 ;
Walter WILLMS ;
王忠武 ;
韩国栋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08) :907-914
[8]   中国东部气候带凋落物分解特征——气候和基质质量的综合影响 [J].
宋新章 ;
江洪 ;
马元丹 ;
余树全 ;
周国模 ;
彭少麟 ;
窦荣鹏 ;
郭培培 .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5219-5226
[9]   我国东北主要森林类型的凋落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J].
张新平 ;
王襄平 ;
朱彪 ;
宗占江 ;
彭长辉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5) :1031-1040
[10]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J].
陈效逑 ;
郑婷 .
地理科学, 2008, (03) :36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