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从李斯特鸿沟到罗克辛贯通 中国语境下的展开

被引:187
作者
陈兴良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李斯特鸿沟; 罗克辛贯通; 刑法教义学; 刑事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本文是对刑法教义学的一个面向的理论探讨,即如何处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作者从李斯特鸿沟切入,李斯特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加以严格界分:刑法教义学成为一门形式的-实证的学科,完全排斥价值判断,由此形成了古典派的犯罪论体系;而刑事政策则是在刑法教义学之外,在刑罚论中予以研究,其以目的性思想为依归,尤其追求特殊预防的效果。李斯特这种把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加以分立与疏离的思想,形成所谓"李斯特鸿沟"。经过新古典派的犯罪论体系和目的行为论的犯罪论体系之后,罗克辛对李斯特鸿沟予以贯通,将刑事政策引入犯罪论体系,使构成要件实质化、违法性价值化、罪责目的化,形成了其目的理性的犯罪论体系。本文重点对中国的语境下如何展开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关系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反思性探究,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刑法教义学,因此,李斯特鸿沟尚具有启迪意义。但我们没有必要回到李斯特,也没有必要重新跨越李斯特鸿沟,而是可以直接享受罗克辛贯通的成果。本文强调了在中国目前的刑法教义学研究中,既要以刑事政策作为刑法教义学的引导,更要注重通过刑法教义学对刑事政策的边界加以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74 / 1005
页数:32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但书、罪量与扒窃入罪 [J].
梁根林 .
法学研究, 2013, 35 (02) :131-150
[2]   罪量因素:构成要素抑或处罚条件? [J].
王强 .
法学家, 2012, (05) :14-38+176
[3]   实质法治思维路径的风险及其矫正 [J].
陈金钊 .
清华法学, 2012, 6 (04) :66-89
[5]   情节犯之情节的犯罪论体系性定位 [J].
王莹 .
法学研究, 2012, 34 (03) :126-145
[6]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关系之考察 [J].
劳东燕 .
比较法研究, 2012, (02) :77-92
[7]   法教义学对刑法发展的意义 [J].
沃尔福冈弗里希 ;
赵书鸿 .
比较法研究, 2012, (01) :143-154
[8]   论《刑法》第133条之1的规范目的及其适用 [J].
冯军 .
中国法学, 2011, (05) :138-158
[9]   构成要件论:从贝林到特拉伊宁 [J].
陈兴良 .
比较法研究, 2011, (04) :71-84
[10]   罪刑规范的刑事政策分析——一个规范刑法学意义上的解读 [J].
劳东燕 .
中国法学, 2011, (01) :12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