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10
作者
刘廷兰 [1 ]
赵洪伟 [2 ]
机构
[1] 燕京理工学院管理学院
[2] 浙江青山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扶贫效果; 村庄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模糊层次分析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贫困是实现个体和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中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尤其是老、少、边区农村,国家已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帮助其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但因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民族性,其扶贫效果评价显得更加困难,于是在比较各种系统评价方法之特点后,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以农村扶贫效果与村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统一性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由1个目标层、5个准则层、14个子准则层和49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论农村贫困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J].
王荣党 .
经济问题探索, 2006, (03) :82-86
[2]   我国测贫指标体系及其量化研究 [J].
赵冬缓 ;
兰徐民 .
中国农村经济, 1994, (03) :45-49+59
[3]  
以自由看待发展.[M].[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贫困与对策.[M].陈胜华等译;世界银行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