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貌类型下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被引:43
作者
王成 [1 ]
魏朝富 [2 ]
袁敏 [2 ]
蒋伟 [3 ]
李阳兵 [4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
[4]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不同地貌区; 土地利用方式; 景观空间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地貌条件是影响局地人类土地利用意识形成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由此形成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不仅在景观尺度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还是对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政策的响应。该文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为研究区,调用其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重新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提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与探讨不同地貌条件下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在同一地貌区内的格局特征不同,同一景观要素在不同地貌区的空间格局也有差异;中丘地貌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景观类型的本底不明显,受外界影响与干扰大;浅丘地貌区以耕地(水田和旱地)为本底,其他景观要素镶嵌于这一本底,受外来干扰强烈,斑块间差异较小,景观破碎化程度高,自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胁迫能力降低,是未来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换与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低山地貌区由于受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干扰逐渐减弱,正逐步向自然状态过渡。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1+293 +2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Xiamen[J]. M.J.M.RMKENS.Pedosphere. 2006(04)
[2]   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 [J].
Monica GTurner ;
魏建兵 ;
王绪高 ;
冷文芳 ;
金龙如 ;
刘淼 .
生态学杂志, 2006, (07) :834-844
[3]   基于邻域因子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J].
段增强 ;
张凤荣 ;
苗利梅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6) :71-76+234
[4]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赵文武 .
生态学报, 2006, (05) :1444-1449
[5]   雅安市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浅析 [J].
成武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3) :359-363
[6]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 [J].
臧淑英 ;
黄樨 ;
郑树峰 .
生态学报, 2005, (07) :1699-1706
[7]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J].
万荣荣 ;
杨桂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3) :475-480
[8]   黄淮海平原农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及其环境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欧阳进良 ;
宋春梅 ;
宇振荣 ;
张凤荣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1) :1-11
[9]  
景观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邬建国[著], 2001
[10]  
Landscape metric performance in analyzing two decades of deforestation in the Amazon Basin of Rondonia, Brazil[J] . Robert C. Frohn,Yongping Hao.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