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术变革与治道重建:资源流变背景下乡村治理困境及出路

被引:15
作者
陈锋 [1 ,2 ]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 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治术; 治道; 资源流变; 国家政权建设;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7.04.004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国家资源的不断输入与地方资源资本化使乡村社会因此成为新的"利益场",干群之间的矛盾再次爆发。农民的机会主义与基层组织的策略主义相互型塑,使得基层治理陷入博弈困境。这一困境主要源于国家通过弱化乡村治权推动乡村治理从整体支配向技术治理转型的意外结果。技术治理虽在乡村社会中建立了密集的制度网络,但在对接多元、复杂乡村社会时,却遭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重结构性治理困境,造成乡村治理的有"术"无"道"。如此一来,基层组织便以引进更多的地方社会势力来维持一个脆弱的、病态的秩序平衡,并在资源流变的背景下形成分利秩序。当前,国家政权建设应当将基层治理的"治道"这一"软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上日程,并以"治道"为基础通过政治社会化和人心秩序的重建,进而达成"道"与"术"的契合,形成有灵魂、有规则的乡村秩序。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治权与维权:和平乡农民上访与乡村治理1978-2008.[D].申端锋.华中科技大学.2009, 01
[2]  
治理基层中国.[M].田先红;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气”与抗争政治.[M].应星;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  
弱者的武器.[M].(美) 斯科特 (Scott;J.C.) ; 著.译林出版社.2011,
[5]  
抗争性政治.[M].于建嵘; 著.人民出版社.2010,
[6]  
私人生活的变革.[M].(美) 阎云翔; 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7]  
华北村治.[M].(美) 李怀印; 著.中华书局.2008,
[8]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美) 亨廷顿 (Huntington;S.P.)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9]  
文化、权力与国家.[M].(美) 杜赞奇;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0]  
第二次转型.[M].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