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位势、隐性知识分享与科研团队激励

被引:28
作者
蔡珍红
机构
[1]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关键词
知识位势; 隐性知识; 科研团队; 激励机制;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2.04.015
中图分类号
G311 [组织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结合高校基层科研团队独特的行为与需求特征,在考虑团队科研成员知识位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科研人员在隐性知识分享中的博弈行为和隐性知识流动路径,探讨了隐性知识分享分类激励机制设计原则和框架,提出高校基层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分享分类激励的设计策略和建议。在考虑了科研团队人员的不同知识位势后,能够更具针对性的制定激励方案,提高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性,达到组织与个体的双赢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基于互惠性企业环境 [J].
刘良灿 ;
张同健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02) :38-41
[2]   科研团队政策中的激励措施思考 [J].
侯晓辉 .
科研管理, 2008, 29(S1) (S1) :85-88
[3]   基于知识位势的组织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 [J].
郑秀榆 ;
张玲玲 .
中国管理科学, 2008, 16(S1) (S1) :606-612
[4]   隐性知识转移、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 [J].
丛海涛 ;
唐元虎 .
科研管理, 2007, (01) :33-37
[5]   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J].
陶洪 ;
戴昌钧 .
情报杂志, 2006, (07) :74-75
[6]   隐性知识管理文献综述 [J].
王连娟 .
情报科学, 2006, (04) :636-640
[7]   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及实施方略 [J].
彭丽华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11) :36-38
[8]   科研资助的激励机制研究——分析框架与文献综述 [J].
陈志俊 ;
张昕竹 .
经济学(季刊), 2004, (04) :1-26
[9]   非营利科研组织中的治理关系 [J].
李小宁 ;
田大山 .
中国科技论坛, 2004, (03) :79-82
[10]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理和技术模式 [J].
郭强 ;
施琴芬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04) :69-7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