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犯正犯化质疑

被引:34
作者
刘明祥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共同犯罪; 主犯; 正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学界近来出现了将我国刑法中的"主犯"与德日刑法中的"正犯"等同化并用"正犯"概念代替"主犯",即"主犯正犯化"的倾向。但在犯罪参与体系上,德日刑法采取的是区分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制,而我国刑法采取的是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与从犯的单一制,这就决定了"主犯"与"正犯"概念有重要差异,不能用"正犯"代替"主犯"。主犯正犯化的思想根源是认为单一制存在缺陷,有必要用区分制的观念来解释我国刑法的相关概念和规定。但这既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又忽视了我国所采取的单一制的优越性。主犯正犯化的隐患是从根本上否定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系,导致我国刑法失去公平合理处罚共同犯罪人的优势,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共谋共同正犯论 [J].
刘艳红 .
中国法学, 2012, (06) :113-131
[2]   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误区及其原因 [J].
刘艳红 .
法学, 2012, (11) :100-111
[3]   共同犯罪的正犯、帮助犯理论的反思与批评 [J].
杨兴培 .
法治研究, 2012, (08) :65-71
[4]   双层区分制下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J].
钱叶六 .
法学研究, 2012, 34 (01) :126-143
[6]  
正犯与犯罪事实支配理论[J]. 克劳斯·罗克辛,劳东燕.刑事法评论. 2009(02)
[7]   日本刑法中的实行行为 [J].
金光旭 .
中外法学, 2008, (02) :234-245
[8]   中日共犯问题比较研究概说 [J].
李洁 .
现代法学, 2005, (03) :108-114
[9]  
刑法总论讲义[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松宫孝明, 2013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