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造假:人工智能时代的视觉政治

被引:36
作者
姬德强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深度造假; 深度后真相; 视觉政治; 人工智能; 平台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G206 [传播理论]; D0 [政治学、政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50302 ; 0302 ; 030201 ;
摘要
基于对深度造假的发展简史和技术特征的梳理,本文反思了新闻专业主义危机框架内的真假二元论,提出了"深度后真相"的概念,认为视觉客观性的瓦解和新闻专业主义的自我救赎是其主要特征。然而,这都无法阻挡和改变深度造假这一技术运动,因此需要回归对传播权力关系的分析,才能看清深度造假给深度后真相社会带来的视觉控制。借助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路径,本文分析了竞选政治和国家安全如何应对和利用深度造假来实施视觉控制,以及深度造假如何加持了更具系统性的平台控制,从而催化了政治分裂和政治冷漠,也进一步挑战了传统新闻体制的专业主义权威。随后,本文转向视觉政治的经济基础,解释了深度造假对互联网平台公司的经济价值,提出在这一技术运动中,真与假的二元对立关系被替换为渠道与内容的供需关系,复杂的政治后果背后隐藏着基于数据中心主义的平台经济的精明算计。最后,文章提出,深度造假将可能催化算法威权主义,从而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平台资本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121 +12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深度伪造对国家安全的挑战及应对 [J].
龙坤 ;
马钺 ;
朱启超 .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9, (10) :21-34
[2]   “后真相”时代:话语的生成、传播与反思——基于西方政治传播的视角 [J].
支庭荣 ;
罗敏 .
新闻界, 2018, (01) :54-59
[4]   新闻专业主义是媒体精英建构的乌托邦 [J].
吴飞 ;
龙强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 24 (09) :5-25+126
[5]   新闻的真实面孔——如何在“后真相”时代寻找“真新闻” [J].
迈克尔·舒德森 ;
周岩 .
新闻记者, 2017, (05) :75-77
[6]   “赛博格时代”的新闻模式:理论逻辑与行动路线图——基于对话机器人在传媒业应用的现状考察与未来分析 [J].
赵睿 ;
喻国明 .
当代传播, 2017, (02) :13-16+53
[7]  
符号中国[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隋岩, 2014
[8]  
Value, Rent,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 Media[J] . Jakob Rigi,Robert Prey.The Information Society . 2015 (5)
[9]  
Regimes of Posttruth, Postpolitics, and Attention Economies[J] . Jayson Harsin.Communication, Culture & Critique . 2015 (2)
[10]  
声情并茂"的"深度造假 .2 http://www.sohu.com/a/244921251100191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