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领域“村官”腐败的发生诱因与预防机制——基于中部6省168起典型案例的考察

被引:16
作者
沈孝鹏
机构
[1]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村官”腐败; 预防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村干部是精准扶贫的神经末梢,"村官"腐败是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的重要梗阻。精准扶贫领域"村官"腐败问题产生有多重诱因,基层政治生态不健康,对村干部的监督弱化;村务公开不到位,精准扶贫信息不透明;薪酬保障机制不健全,村干部显性收入偏低;相关法规制度规定模糊,尚未形成有力的反腐震慑。构建精准扶贫领域"村官"腐败预防机制,需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扶贫信息的透明度;完善激励和惩处机制,规诫村干部的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城乡结合部的“村官”腐败问题及其治理 [J].
万银锋 .
中州学刊, 2015, (08) :14-18
[2]   我国村选家族化的两种典型博弈形态及横切分裂解决 [J].
刘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5) :41-45
[3]   试论中国农村村务公开制度 [J].
吴理财 .
江淮论坛, 1999, (06) :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