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沙质过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

被引:45
作者
赵哈林
张铜会
赵学勇
大黑俊哉
周瑞莲
机构
[1]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
[3]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4] 兰州
[5] 日本筑波
关键词
内蒙古; 放牧草地; 沙漠化过程;
D O I
10.13866/j.azr.2002.04.001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掌握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沙质放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 ,在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进行了为期 5年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在牧草利用率为 70 %的过牧条件下 ,草地植被盖度、高度、个体大小和根量急剧降低 ,第 5年分别只有 10 .1%、1.0cm、2 .5cm3 /株和 18.7g/m2 (0 - 30cm土层内 ) ,是禁牧区的 12 .0 %、3.0 2 %、0 .86 %和 2 2 .1%。同时 ,家畜觅食活动增加 ,对草地践踏作用增强 ,如第 5年其单位面积的蹄印数和每只羊单位面积的蹄印数达到36 .4n/m2 和 8.5n/m2 ,分别是轻牧区的 9.6倍和 8.2 5倍 ,土壤紧实度是禁牧区的 3.75倍。植被盖度、高度、根量和植物个体普遍降低 ,家畜喜食植物首先从草地中退出后 ,草地开始出现小块裸斑 ,随着过牧的继续 ,这种裸斑迅速增加和扩大 ,使之相互连接成为大片裸地 ,如试验当年过牧区裸斑数仅为 19个 ,而且 73.7%是≤ 2 .5m的裸斑 ,到第3年裸斑数迅速增至 35 8个 ,>2 .5m的裸斑比例从 2 6 .3%增加到 31.3% ,裸地率由 1.8%增加到 35 .8% ,第 5年裸斑平均长度由 2 .4m增加到 4 .1m ,>2 .6m的裸斑比例增至 4 5 .7% ,裸地率达到了 5 1.6 %。当地面出现裸斑后 ,即使冬季不进行放牧 ,在风力的作用下草地中的裸地面积也会自然扩大 ,如第 5年秋季过牧区的裸地率为 5 1.6 % ,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沙漠化过程中的植被演替研究概述 [J].
赵丽娅 ;
赵哈林 .
中国沙漠, 2000, (S1) :8-15
[2]   科尔沁沙质放牧草地植被分异规律的聚类分析 [J].
赵哈林 ;
张铜会 ;
常学礼 ;
周瑞莲 .
中国沙漠, 1999, (S1) :41-45
[3]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放牧草地的沙漠化机理研究 [J].
赵哈林 ;
根本正之 ;
大黑俊哉 ;
李胜功 .
中国草地, 1997, (03) :16-24
[4]   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放牧空间演替规律的研究 [J].
王仁忠 ;
李建东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3) :277-281
[5]  
中国沙区草地[M]. 气象出版社 , 张强等编著, 1998
[6]  
科尔沁沙地风沙环境与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刘新民等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