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若干刑法理论问题反思

被引:189
作者
张明楷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刑法规制; 立法根据; 处罚范围; 违法根据; 责任根据;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1.05.014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风险社会"并不一定是社会的真实状态,而是文化或治理的产物,不应将"风险社会"当作刑法必须做出反应的社会真实背景;刑法不应当盲目增加抽象危险犯,更不能设立过失危险犯;即使当今社会存在大量风险,需要以刑法规制,也是因为风险是对法益侵害的危险性,刑法规制的目的依然是为了保护法益,在"风险社会"更应当坚持结果无价值论;在刑事责任之根据问题上,既不能采取严格责任,也不能主张责任的客观化,而应当恪守责任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坚守与超越: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理论之流变 [J].
王振 .
法学论坛, 2010, 25 (04) :69-75
[2]   风险社会中刑法范式之转换——以隐私权刑法保护切入 [J].
王立志 .
政法论坛, 2010, 28 (02) :82-93
[3]   风险社会中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之危机 [J].
董邦俊 ;
王振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 23 (01) :56-62
[4]   风险社会之刑法应对 [J].
陈晓明 .
法学研究, 2009, 31 (06) :52-64
[5]   风险社会中危险犯的停止形态研究 [J].
薛进展 ;
王思维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5) :38-47
[7]   “风险社会”三论及其应用价值 [J].
刘岩 .
浙江社会科学, 2009, (03) :64-69+126
[8]   风险社会的刑法保护 [J].
赵书鸿 .
人民检察, 2008, (01) :42-45
[9]   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 [J].
张海波 .
江海学刊, 2006, (02) :112-117
[10]   法治时代的危险、风险与和谐——德国著名法学家、波恩大学法学院院长乌·金德霍伊泽尔教授访谈录 [J].
薛晓源 ;
刘国良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3) :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