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共性转型研究

被引:19
作者
许耀桐
傅景亮
机构
[1] 国家行政学院
关键词
公共性; 高度集权型公共性; 适度分权型公共性; 资本理性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公共性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国家—社会一体化的政治形态下形成了高度集权型公共性,公共领域失去了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公共性发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转型,即开始从高度集权公共性转变为适度分权公共性。当然,过渡形态下的公共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必须从制度环境和内在修养等方面予以完善,才能实现公共性合理有序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公共性:走进我们生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视点 [J].
袁玉立 .
学术界, 2005, (05) :27-34
[2]   公共性:政府财政活动的价值基础 [J].
孙柏瑛 .
中国行政管理, 2001, (01) :23-26
[3]   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 [J].
李明伍 .
社会学研究, 1997, (04) :110-118
[4]  
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M].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许纪霖, 2003
[5]  
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M].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日)小浜正子著, 2003
[6]  
权力的转移[M].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康晓光著, 1999
[7]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 学林出版社 ,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 1999
[8]  
中国政治[M]. - 江苏人民出版社[美]詹姆斯·R·汤森(James R·Townsend),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