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探讨

被引:5
作者
孔玉
韩伯军
高志强
机构
[1]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的粥样斑块情况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2007年我院77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梗死组)、83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颈动脉内径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8.0%),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8%),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6.2%)。斑块部位与缺血性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年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密切关系,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测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7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J].
周晓辉 ;
贺春钰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 (05) :54-56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探讨 [J].
王英 ;
安振东 .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12) :1005-1006
[3]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J].
蒋柳结 ;
潘勇康 ;
王秀琳 ;
时彩红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06) :359-361
[4]   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 [J].
王薇 ;
赵冬 ;
刘静 ;
吴桂贤 ;
曾哲淳 ;
刘军 ;
秦兰萍 ;
孙佳艺 ;
吴兆苏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12) :25-31
[5]   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 [J].
武阳丰 ;
周北凡 ;
李莹 ;
赵连成 ;
杨军 ;
匡山 ;
李贤 ;
谢高强 ;
张红叶 ;
吴锡桂 ;
陶寿淇 ;
李义和 ;
刘小清 ;
于学海 ;
田秀珍 ;
刘利民 ;
夏舜英 ;
王海燕 ;
钱卫冲 ;
朱立光 ;
杨瑞祥 ;
郭东双 ;
付西汉 ;
阮连生 ;
张文生 ;
郭剑涛 ;
吴兆苏 ;
吴桂贤 ;
洪震 ;
黄茂盛 ;
袁光固 ;
尹红 ;
王安兵 ;
褚长军 ;
顾吉达 ;
张玉琢 ;
尹其云 ;
张鸿修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02)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