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审计独立性的损害因素及控制机制研究——基于246位专家调查的初步证据

被引:41
作者
宋夏云
机构
[1] 宁波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形式上的独立性; 损害因素; 行政干预; 体制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39.44 [国家审计];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1 ;
摘要
从形式上看,国家审计独立性的衡量尺度包括权责地位、组织结构、经费预算和功能管理的独立性,其损害因素包括行政干预、审计资源的短缺、被审计单位的阻力、利益诱惑、社会关系的压力、自我复核和非审计服务等,其控制机制包括摆脱行政干预、禁止行为、法律监管、质量控制和道德教育等。中国国家审计独立性的系统性损害因素在于行政模式下的行政干预,其强化对策在于向立法模式的体制转变,但这种转变的最大阻力可能来自政府行政部门。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J].
高存弟 ;
史维 .
审计研究, 2003, (03) :3-7
[2]   当前国家审计体制研究中的四个问题 [J].
刘力云 .
审计研究, 2002, (05) :19-21
[4]   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利弊权衡与改革决择 [J].
尹平 .
审计研究, 2001, (04) :43-46+52
[5]   试论我国审计制度的构建与创新 [J].
李齐辉 ;
吕先锫 ;
许道俊 ;
刘新琳 .
审计研究, 2001, (02) :34-39+56
[6]  
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D]. 宋夏云.上海财经大学. 2006
[7]  
中国国家审计:问题与改革[M].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杨肃昌著, 2004
[8]  
国家审计法律制度研究[M].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项俊波著, 2002
[9]  
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蔡春著, 2001
[10]  
国际比较审计[M]. - 立信会计出版社 , 萧英达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