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转型的目标定位

被引:76
作者
彭华民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与政策系
关键词
社会需要; 目标定位;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政策; 适度普惠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社会福利目标定位是国家如何将社会福利资源提供给社会群体以满足他们需要的原则。中国在从国家重建、经济建设、文革到改革开放阶段均以国家为本作为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提供社会福利给特殊群体,形成了补缺型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目标定位的经典理论是马克思以人为本的需要理论以及社会需要类型理论。需要为本就是以人为本。当中国转型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的过程中,社会福利目标定位需要从国家为本转型到需要为本。在需要为本的原则下,中国社会福利体系要从需要满足目标群体、需要满足目标定位的具体内容、需要为本的社会福利政策、需要满足的生产和提供部门发展、需要满足的行动协调原则、需要满足物(福利提供)内容等方面进行发展创新,转型到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补缺型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新选择 [J].
李艳军 ;
王瑜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99-104
[2]   中国社会福利的改革与发展 [J].
窦玉沛 .
社会福利, 2006, (10) :4-7
[3]  
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在京举行[N]. 盛若蔚.人民日报. 2006 (001)
[4]  
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黄黎若莲著, 1995
[5]  
人的需要[M]. 辽宁大学出版社 , (民主德国)勒德雷尔主编, 1988
[6]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2 PLANT Raymond.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