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举国体制”到“新型举国体制”:历史与逻辑

被引:44
作者
包炜杰
机构
[1]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创新; 政府与市场; 政府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研究发现,从"举国体制"转向"新型举国体制"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无论是"政策演进"或是"国家建构"抑或是"现实危机"的视角,都清晰地呈现了"举国体制"向"新型举国体制"的嬗变历程。在此基础上,既应关注到"举国体制"契合"家国一体"的中华传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国家赶超型"的道德义务因而具有内在合理性,又应当明确传统举国体制因科技创新目标选择过程中的信息不确定性和不完备性而需要"升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应围绕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其整体协同优势、关键集中优势和有效动员优势,其实质在于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和突破——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 [J].
包炜杰 ;
周文 .
学术研究, 2020, (11) :96-102
[3]   深刻认识新型举国体制的重大时代意义 [J].
邵鹏 .
国家治理, 2020, (42) :3-6
[4]   准确把握新型举国体制的六个本质特征 [J].
黄寿峰 .
国家治理, 2020, (42) :7-10
[5]   赋能更具活力的新型举国体制 [J].
唐任伍 .
国家治理, 2020, (42) :19-22
[6]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五大重要领域 [J].
何虎生 .
国家治理, 2020, (42) :14-18
[7]   构建以公共采购为支撑的“网络型举国体制”——保障以市场需求为主的核心技术创新 [J].
贾根良 .
国家治理, 2020, (42) :41-44
[8]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 [J].
谢富胜 ;
潘忆眉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0, (05) :156-166+204
[9]   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J].
张杰 ;
金岳 .
河北学刊, 2020, 40 (05) :138-151
[10]   “动员激活常规”:新型举国体制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J].
张翔 ;
刘苏 .
理论与评论, 2020, (04) :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