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状态与趋势——一个基于自然资源基础的评价

被引:17
作者
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章予舒
肖玉
曹淑艳
刘春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可持续性状态; 自然资源基础; 环境发展; 社会发展; 驱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对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评估,不同学者从各自专业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采用由自然资源基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总体协调发展5个系统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过程的可持续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分别论述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和理论原因,逐项评估资源基础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和环境发展可持续性。结果表明:①中国经济发展展现出强劲的持续发展势头;②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可控和可接受的范围内;③中国尽管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但环境保护的效果不佳,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开始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自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越来越强,经济发展的速度对自然资源提出的要求超出它所能持续供应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349 / 13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人口问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及其对策思考 [J].
李燕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6) :146-148
[2]   环境可持续性指数:尝试评价国家或地区环境可持续能力的指标 [J].
张坤民 ;
杜斌 .
环境保护, 2002, (08) :24-29
[3]   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 [J].
谢高地 ;
鲁春霞 ;
成升魁 ;
郑度 .
资源科学, 2001, (06) :20-23
[4]   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J].
张晓东 ;
池天河 .
地理研究, 2001, (04) :506-515
[5]   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综合评价 [J].
任东明 ;
曹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01) :17-20+108
[7]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述评 [J].
叶文虎 ;
仝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7, (03) :83-87
[8]  
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 , , 2003
[9]  
2002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 商务印书馆 , 陆大道等著, 2003
[10]   Urb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J].
Maclaren, VW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6, 62 (02) :18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