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模型及实证研究

被引:66
作者
唐强荣 [1 ]
徐学军 [2 ]
何自力 [3 ]
机构
[1]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2]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从生态学种群Logistic生长方程的视角,在不考虑种群进化的影响并假设共生的作用是扩大种群环境容量的条件下,提出在共生作用和环境变化影响下以分段Logistic函数近似表示的环境容量不断变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模型,并对中国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种群属性、种群密度、制度环境变化和产业环境变化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J].
卢锋 .
经济研究, 2007, (09) :49-61
[2]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 [J].
吕政 ;
刘勇 ;
王钦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8) :5-12
[3]   一个银企关系共生界面测评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来自广东地区的实证 [J].
何自力 ;
徐学军 .
南开管理评论, 2006, (04) :64-69
[4]   企业集群共生演化模型及实证研究 [J].
王子龙 ;
谭清美 ;
许箫迪 .
中国管理科学, 2006, (02) :141-148
[5]   从古典到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与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 [J].
汪斌 ;
董赟 .
学术月刊, 2005, (02) :29-36+52
[6]   生态智慧型企业共生体行为方式及其共生经济效益 [J].
赵红 ;
陈绍愿 ;
陈荣秋 .
中国管理科学, 2004, (06) :131-137
[7]   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 [J].
程大中 .
世界经济, 2003, (07) :35-42
[8]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小凯,张永生著, 2003
[9]  
专业化与经济组织[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澳)杨小凯,(澳)黄有光著, 1999
[10]  
A Cross-country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Intersecto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ufacturingand Services and Their Employment Implications. Park S.H,Chan K.S. World Develop-ment . 1989